2023-03-07 点击:6826
读曾仕强《情绪的奥秘》有感
王蕊
罗曼·罗兰说,从来没有人为了读书而读书,只有在书中读自己,在书中发现自己,或检查自己。在本次读书活动中,十分有幸在曾仕强先生的带领下,重新审视自己对待情绪的态度与方式。
情绪为什么会产生呢?书中提到的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艾丽斯提出的情绪管理ABC理论给出了解释,在这里重温一下,A(Activating events),即不断变化的环境所引发的事件;B(Belief) 即人们对事情的信念、感情或观点;C(Consequence)即情绪。变化的环境,独特的个体也就随着产生了不同的情绪。换个角度来说,因为事情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而个体对待事情的想法又是不同的,所以我们与人谋事情绪不同就是自然而然的,不必感慨对方怎么就是不懂我呢,也不必为他人未按自己的想法做事而愤愤不平。如此,认识到了情绪产生的必然性,便为正确对待情绪奠定了基础。
在阅读本书的时候回想起个人生活的林林总总,我想到的首先就是“接纳情绪”。如何接纳,就是以待客之道来对待情绪,不论何时,当我们的某种情绪产生时,或喜或悲,或忧或怒,不妨让我们首先在心中默念“来了,请坐”。其实这一段时间,哪怕仅仅几秒钟,也是一个从情绪产生到处理情绪的过渡期,或者叫冷静期,会帮助我们更加冷静地来应对情绪。曾仕强先生在书中谈到了“情绪的中间层”这一概念,“来了,请坐”其实也是为我们处理情绪进行了缓冲,帮助认识我们情绪的中间层,让我们有时间反应此时的情绪为何而来,又意欲何为,即使此时还不能完全认识情绪,也会比直接处理更加稳妥。
曾先生在书中引导我们用理性来指导情绪,用格物致知来指导感情,谋定而后动地来对待情绪。对于如何运用理性来指导情绪,我想引入韦纳的归因理论来进行探讨。韦纳的归因理论将事情的成败归因于能力、努力程度、任务难度、运气、身心状况和外部环境6个因素,并将这6个因素归为内外性、稳定与非稳定性、可控与不可控性3个维度,例如能力就是内部、稳定、可控的因素,运气就是外部、不稳定且不可控的因素。其实我们情绪的产生本质上还是因为事情是否按自己想要的方式发展,因此我认为,以韦纳的归因理论为启发,我们同样需要正确认识和归因我们的情绪,当不好的情绪产生于运气这种外部、不稳定也不可控的因素时,我们可以用更加释怀的态度来对待它,而当情绪产生于努力这种内部、可控的因素时,我们则可以更加理性地调整自己的努力程度,将情绪转化为动力,找到下一阶段的方向,以此来实现情绪的正向调节,更好地把控自己的情绪与生活。
我个人一直认为,我们应当“理性做事、感性做人”。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碰撞不可避免,所谓的不谋而合只是偶有发生。当情绪产生,我们可以顺应我们感性的一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转化,当然对于情绪我们要做的应当是转化而不是控制,否则情绪就一直压抑在心中。就如同曾先生书中写到的:“一个人要让自己的情绪有适当的疏解,不要压抑,不要过分控制,不要让自己的心里充满不安的情绪,慢慢把情绪负债解除掉。”
所以,释放、转化情绪很重要,通过释放情绪、转化情绪避免情绪的堆积,也就避免了长时间压抑后突然崩溃这种情况的发生。我们不可避免地会碰到一些让人情绪崩溃的事情,比如突然的失去,且失去的还是我们认为至关重要的人或者物,这是另一种崩溃,与前面所说的情绪积压之后的崩溃不同,这种崩溃常常在哭泣中得以释放,所以这种时候不妨顺应自己感性的一面,让自己哭出来,让情绪释放出来。
情绪积压之下的崩溃,对一个人带来的可能是新生也可能是致命打击,新生是因为在崩溃后能够看开看淡重振旗鼓,而彻底的崩溃可能是一蹶不振,所以我们应该及时地将情绪释放和转化,避免积压,这样不仅我们常常是心情愉悦的,也规避了产生情绪负债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