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讲话,奋进建支点 ——推进学考工作高质量发展

2021-09-27  点击:10695

学业考试科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总揽全局、洞观历史,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历史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党的百年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就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百年历史的主流本质就是不懈奋斗、不怕牺牲、不断探索、为民造福、强化自身。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传承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就是要让人民更幸福。

省委“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的目标定位,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湖北的历史使命,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湖北实践,是湖北在新发展阶段现代化建设的施工总图和行动指南。落实“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目标定位,对于从事教育招考工作的共产党员和湖北省高考综合改革的重要参与者、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的执行者而言,就是要坚决响应党中央号召,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到学业水平考试工作的全领域、全过程,立足岗位、履职尽责,安全组考,规范施考,以考促教,为国家精选发展全面、素质优秀的人才,为人才精选适合自身、可持续的发展之路。

一、深入学讲话,深刻理解高考综合改革的核心内涵

考试招生制度是国家基本教育制度,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是教育领域重点改革。我省自2018年启动的这轮高考综合改革,是1977年我国恢复高考制度以来最全面、最系统、最深刻的一次改革,是党中央确定的重大政治任务,是党中央、国务院直接领导和推动的重大改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部署此项改革,中央深改委专题研究此项改革,国务院常务会议专文部署此项改革,省委省政府结合实际确保改革落地,由此可见,高考综合改革是由中央设计,部省落实,教育战线实施的国家层面的综合改革,目的在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立德树人,全面育才,科学选才,促进公平,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提供有力保障,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因此,改革不是局限于某一阶段或某个单项考试招生,而是涵盖了从义务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全局性变革,涉及中小学招生、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普通高考和继续教育等一系列内容,关系到所有受教育群体。深刻理解本轮招生制度改革的重要意义,自觉提高拥护中央深化改革的政治站位,有助于我们从更高层面把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内涵实质,进一步做好改革相关工作,更好、更优、更准的为国选才,为才定位,服务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斗目标。

二、深入学讲话,准确把握学业水平考试的功能定位

建立健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是本轮新高考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湖北省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以问题为导向,希望着力解决四大问题:一是现行高中教育存在的课程开设不齐,教学内容不全,教学课时不足,考什么、教什么、学什么的问题;二是学生过早过度偏科,知识不全面,发展不均衡等应试教育倾向严重的问题;三是评价标准、选拔方式、入学通道相对单一的问题;四是高中教育教学缺乏有效评估和监测的问题。由此,建立健全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是有利于发挥以考督教作用,督促学校认真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改进教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推进素质教育,实现因材施教;二是有利于发挥以考督学作用,督促学生认真完成国家课程方案规定的各门课程的学习,引导学生自主规划学业,发现和发展学科兴趣与个性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牢终身发展的基础;三是有利于服务高校科学选拔适合学校特色和专业要求的人才,促进高中、大学人才培养的有效衔接,提升专业人才培养水平;四是有利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准确掌握高中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更好地发挥考试评价监测功能,完善高中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动高中教育特色化发展。

因此,学业水平考试具有四大性质定位和六项功能定位。四大性质定位,一是定位为国家标准、省级实施,区别于过去的高中毕业会考;二是定位为水平等级考试,兼具人才选拔功能,区别于完全以人才选拔为目的的普通高考;三是定位为高中教育的一项重要制度;四是定位为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六项功能定位,一是毕业认定功能,考试成绩合格是高中学生毕业的主要依据;二是同等学力认定功能,考试成绩合格是社会人员申请高中同等学力的主要依据;三是入学选拔功能,考试成绩是高校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和参考;四是素质评价功能,考试成绩是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五是水平鉴定功能,考试结果用于衡量和评价高中学生达到国家规定学习要求的程度;六是教学评价和监测功能,考试数据可用于分析评估高中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监测高中学校落实国家课程方案的情况。

三、奋进建支点,大力推进学考工作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实施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维护学业水平考试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是所有学考工作者的应尽之责,应有之义。确保学业水平考试的信誉和质量,做好学业水平考试工作,需要在三个方面下足功夫。

一是在学考组织上下足功夫,确保实现“平安学考”、“公平学考”。安全是考试工作的底线,公平是考试工作的基础。学业水平考试具有功能不同,形式多样、考生众多、组织复杂的特点,要想实现考试平安和考试公平,一要加强统筹协调和部门联动,加强对考点周边及考生集中食宿地综合治理,打击有组织舞弊团伙,营造考试良好外部环境;二要继续推进标准化考点建设,在技防上实现考点全区域、考试全流程无死角和规定时间内的视频记录;三要提升考点精细化管理水平,认真选聘人员,精心组织培训,全方位梳理考试环节,查找问题,排查隐患,加强管控,为考生营造良好内部环境;四要加强诚信教育,形成考生及家长和涉考工作人员不敢违纪舞弊、不能违纪舞弊、不想违纪舞弊的思想认识,保持宜昌诚信考试的光荣传统。五要抓好防疫工作,完善防控机制,精准把握防控要求,做好疫情防控管理,落实和完善常态化疫情防控举措,细化量化组考方案,严密扎牢疫情防控网。

二是在学考服务上下足功夫,全力实现“暖心学考”、“品质学考”。考试就是服务,办人民满意考试必须以考生为中心,全面树立服务意识,提升服务水平。一要开展政策宣讲,把学业水平考试的目的意义、组织安排、规则纪律讲明讲透,把考生的权利义务、工作人员的职责担当讲明讲透,在立足实际条件下充分保障学生知情权和选择权,尽力满足学生需要;二要做好调研摸底、情况研判和信息上报,提前做好特殊考生的考试服务工作;三要用好“一网通办”,充分利用宜昌教育招考信息网和宜昌教育招考办微信公众号等信息化平台发布学业水平考试相关信息,办理考试相关事务,让考生少跑腿,让数据多跑路,提质增效。

三是在学考研究上下足功夫,努力实现以考促教,择优选才。学业水平考试作为检验高中学生学习成果的主要手段,评估高中教育教学效果的主要依据,必须研究数据、分析问题,找寻方法,力求以考促教,以考促学,以考促改。一要注重考试基础数据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建立全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数据信息库;二要加强与教研部门的合作,联合教研部门开展考试评价研究和高中学科教学研究;三要加强与普通高中联系,通过数据和研究成果为高中各科教学提供意见和建议,助力高中规范办学和特色化发展,帮助挖掘学生个性化发展潜力;四要加强与相关高校联系,帮助做好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对接工作,让更多考生了解心仪高校的办学特色,让更多高校选拔出切合本校办学特色的可塑之才。